空中出租车在上海完成首飞 最大载重500公斤
“空中出租车”在上海完成首飞,将把两三小时车程缩短至半小时上观新闻
近日,御风未来公司自主研发的2吨级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M1首架机在上海成功完成首飞。这款首架机采用复合翼构型方案,拥有20个旋翼,最大载重500公斤,可乘坐5人,巡航速度为200公里/小时,设计航程为250公里。它将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,未来主要用于满足城市内、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,把2—3小时的车程距离缩短至30分钟左右。
eVTOL飞行器近年来在全球兴起,被认为是未来“空中出租车”的主要形态。这种飞行器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,对场地要求低;与直升机相比,其安全性更高,可达到民航客机的安全等级(每飞行10亿小时才允许出现一次灾难性事故),而且由于采用电力驱动,可实现低噪音和零碳排放。
由于这些优势,空中客车、波音、中国商飞等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都设立或收购了子公司,研发eVTOL飞行器。Joby、Lilium、亿航智能等一批中小企业已脱颖而出,完成了多轮融资。
国内eVTOL产业近期有不少利好消息,“低空经济”发展进入了快车道。10月10日,工信部、科技部、财政部、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《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(2023—2035年)》,提出到2025年,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实现试点运行;到2035年,以无人化、电动化、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、规模化应用。10月13日,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eVTOL型号合格证,引发业内关注。
目前,御风未来的适航相关工作在有序推进,已完成全动力地面测试、电磁兼容测试、全动力空中测试、气动伺服弹性测试、动力系统失效模式测试、悬停试飞、低速飞行试飞等多个测试项目。在上海首飞成功后,M1成为我国首架自主研发、全国产化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,在电动系统、飞控系统、复合材料三个核心环节全部实现国产化。
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M1首架机完成首飞。
“M1首飞成功,验证了我们之前对中国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的判断:中国电池、电机、电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,完全有能力支撑中国乃至全球未来的航空电动化发展,所以我们有能力把eVTOL的核心产业链留在国内。”御风未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陵说,新能源技术在航空产业的应用,将引发通用航空电动化革命,改变国内传统通航产业严重依赖国外机型和供应链的现状。
在政策红利加持下,谢陵希望eVTOL这一新物种早日投入商用,实现“人人可享有空中出行”这一愿景。“晚上6点从御风未来上海研发中心下班,乘坐M1起飞,7点到阳澄湖边吃大闸蟹。”他向记者描绘了城市空中交通的未来场景。
M1首架机将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。
页:
[1]